上个世纪60年代末,陆军第二十师炮兵团自“青海甘南草原”改编后,奉命移师北上至宁夏银川市郊区,驻防银川西北郊镇北堡、贺兰县金山公社沿山脚一带。1970年5月初,北出进驻贺兰山,在当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镇和石嘴山市石炭井矿区扎营。
当年,团辖榴弹炮一营、八五加农炮二营和一三〇加农炮三营编制。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严峻。为此,党和国家采取“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予以应对。部队所处“三北”地区之一的贺兰山防区,总部也在考虑予以逐步增强防卫力量,切实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1975年12月中旬,军委及总参谋部向下达了“陆军第20师新增编一个130火箭炮营”的命令。下旬,根据要地防卫部队的战力需要,下达了“关于撤销陆军第20师喷火连,改编转隶师炮兵团的命令”。接到上级命令后,师、团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传达贯彻部署。随后,研究确定了新编营连班子的人员配备方案。
因为涉及一次调整配备数十名干部,团党委十分慎重。经过缜密考核选拔,从全团范围挑选优秀营连军政主官,并做好了接收喷火连官兵的准备工作。1月19日,拟定的推荐人选呈报宁夏军区及师政治部。很快,两级党委予以批准筹建。
1976年2月上旬,临时党总支由营教导员、总支书记李世嘉,营长、副书记逯新日,成员副营长马占林、副教导员陈鸿亮为主组成(后续副营长何志荣及各连主官到岗)。在临时借住地原团集训队旧窑洞,召开了第一次党总支专题会议,认真传达了上级命令,研究安排全营筹建编组和营址选点等事宜。
1975年12月下旬,下达我团喷火连撤编的命令中精确指出:其喷火第3排(排长王尊士)及油料物资班转隶师防化连编成。连部辖喷火第一、二排,炊事班计79人,转隶师炮兵团,参与组建火箭炮营,序列为第10连。
12月底,在师司令部直政科协调下,喷火连连长王进有带领给养员陆福根乘车赶到炮兵团驻地,副团长孔照斌接待了他们二位。王连长汇报了喷火连情况,孔副团长粗略地介绍了炮兵团情况。接着,商谈了喷火连改建为炮连的有关事项。当时,根据师司令部命令:全连100多人(其中干部8名)除喷火第3排和油料物资班留下,其余人员(含待复员老兵)全部转到炮兵团,具体搬运方案等待通知。
1976年2月下旬,按团和师司令部协调确定方案,师直喷火连在连长王进有、政治指导员张仲权组织下,分乘炮兵团运输队派出的6台解放牌卡车,从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驻地入山。经过近两个小时跋涉,顺利到达炮兵团驻地,临时借住进团部机关大院和团集训队二排半砖瓦营房(团机关锅炉房旁)。团领导看望了全连官兵,向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并很快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连队也及时组织官兵进行团情介绍和稳定思想形势教育。
3月初,我团第十连受命担负新营房基本的建设任务,营址位于榴弹炮一营车炮库山坡南侧、呼鲁斯太镇沙河河滩上,地势低洼不平,需要从别处山沟里拉土垫高。全连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施工,突击完成基础施工任务。其间,服役期满和超期服役的老兵,均安排办理退役手续,部分干部和骨干交流到其他连队。
接着,十连又承担了修建营址西侧全营车炮场库任务。第一阶段脱土坯环节,全连官兵每天拉土和泥、自制模具脱制,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脱制土坯34600多块,保证了垒建车炮库基本用料。第二阶段又投入了全营一部分(26间)车炮库及配套设施和训练场地施工,进入拉运砖瓦、采集石块和砌筑砖柱墙体覆顶工序。
3月2日,经师团党委批准,由副营长马占林率领为全营新选调的12名炮兵正副班长骨干对象,营火炮技师张增华随队,一起远赴驻甘肃省靖远县炮兵第十五师二一一火箭炮团驻地现场教学培训。这批技术骨干,是在全团范围内按编制12门炮选拔的,条件是服役期满一年以上、炮兵技术战术熟练、文化知识全面扎实、有培养发展前途的正副班长骨干。到达兄弟部队后,立即投入到火箭炮兵业务学习中。
二一一团很看重我团培训队千里迢迢异地求学活动。团里安排了专人负责,相关营连积极提供方便,还将有关联的资料复制转赠,还选派了操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班排骨干手把手施教,并根据培训时长制定了周密的培训方案,丝毫没有保留地将他们在训练场上总结的科学做法予以传授。每周六天的跟训学习,学员们认真了解考察新装备的发射原理和特点以及操作要领、训练教程、安全需要注意的几点、诸元计算、口令传输、炮手相互协同等。遇周日,大家也顾不得逛街购物,仍聚在宿舍里整理笔记、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抄录培训笔记,以期尽快掌握和消化吸收所接触的知识与技能。
国产63式130毫米火箭炮为总后247厂自主研制。该炮口径为130毫米,行军状态全重5570公斤、车体长5400毫米、体宽2150毫米。其炮身安装在南京产跃进牌Nj230轮式越野汽车底盘上,装配有19个发射炮管。该炮1963年定型生产,1970年批量生产并开始装备作战部队。该炮的定向系统由19根无缝钢管组成,按上10下9排列成两排,固联于箱型桁架上,每根定向管后上方都装有弹簧式闭锁挡弹和导电装置;火箭炮用汽车蓄电池作发火电源并备有车外发射装置。
该炮配用130毫米固体燃料涡轮式火箭炮弹,定向管长1050毫米,初速32米/秒,最大飞行速度437米/秒,最大射程10120米。发射间隔0.6—0.5秒,高低射界0度—50度,方向射界为180度。其改进型为63—1式。该车最大车速50公里/小时。
经过一个月零四天的专题培训,全体学员基本掌握了火炮操作技能和战术流程,满载而归返回营地。编制的三个火箭炮连,按每连4名培训骨干分配到岗。
1975年12月下旬,按照团里安排:一营抽调营部军医杨虎林、给养员梁金城,一连班长李伟生,二连副连长任安平、班长常毅明等,加入赴陕西省米脂县接兵营,于1976年2月18日接回新兵130人;一连副连长周兴木、指挥排长马春亭,二连排长祁学忠加入赴横山县接兵营,于1976年2月21日接回新兵80名。与此同时,团里还派出接兵干部和骨干赴甘肃渭源县(127名)、宁夏灵武县(78名)、四川广元市(168名)等地接收新兵。至3月初,各省区共计113名新兵被分配到火箭炮营各连。
3月2日,团党委再次下达命令,上述接兵干部和骨干其中大部分调整到火箭炮营,分别担任各连队副职、排长或司务长等职务。
1、转隶新编战炮第十连,编制员额67人。首任连长王进友、指导员张仲权、副连长胡生太、副指导员李金禄,首任战炮一排长李玉坚、二排长钱国孝,司务长陆福根。
两个战炮排6个班编制,每班炮手7人、汽车班13人、炊事班4人,连部设兼军械员兼文书、给养员,通信员、卫生员。
2、新编战炮第十一连,编员同第十连。首任连长肖正友、指导员吴学仁、副连长赵继山、副指导员赵厚伟,同期第十连排长高芳调入。首任战炮一排长樊忠林、二排长高芳,司务长梁金城,临时借住地为炮一连腾出的4间房等。
3、新编战炮第十二连,编员同第十连。首任连长赵文江、指导员姚建财、副连长马春亭、副指导员张生祥,同期第十连排长王学礼调入。首任战炮一排长王守仁、二排长王学礼,司务长崔维星,临时借住地为炮二连腾出4间房等。
4、新编营指挥连,编制员额72人。首任连长王森喜、指导员李炳锋、副连长付守东、副指导员胡生明,首任侦察排长刘晓华、无线排长王范星、有线排长詹振国、司务长李伟生,临时借住地为炮三连腾出4间房等。
5、新编营部,编制员额16人。首任管理员李占德,后任王进有、李贺銮;营部书记常毅民(后调王广进4月22日到任),骆明波;火炮技师张增华,接任王怀丁;车管助理孟宪明,接任刘乐成;军医王西奇,接任王长明;通信员马思召、范国政,汽车驾驶员3名,炊事员1名;后选调范国政赴师司训队参加培训,营部临时借住地为原团集训队旧窑洞和团家属院部分空置房。
至1976年3月底,师机关下派和团党委从各营连及机关安排选调干部、战士骨干、汽车驾驶员98人编入各连。同时,选派14名骨干赴师司训队参加培训,全营编制员额若干人。当年底,因全团内部人员调整,尚缺编干部战士23名。至此,全营组建工作基本完成。
1976年5月中旬,我团接师后勤部通知:火箭炮营列编的火炮、车辆装备,通过平板专列运输即将到达大磴沟火车站,要求马上组织精干力量卸载转运回团。
团、营党委很看重火炮车辆卸车工作,研究确定了接收方案,很快便挑选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管理和技术骨干队伍,并由营长逯新日带队,副营长马占林和各连连长参加,团司令部军务股、作训股,后勤军械股等部门随队作业务指导。时任团长王兰欣亲临现场指挥,组织接炮队伍赶往大磴沟火车站。
大家在师团两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将火炮装备安全卸下平板专列,由营火炮技师张增华和车管助理孟宪民带领骨干逐门(辆)检查了炮车和解放牌越野弹药运输卡车情况,点验了随车工具和零配件及使用说明资料,营领导交代了途中注意事项。
出发!随着团首长一声令下,一支由18辆火箭炮车、23辆弹药运输卡车等(含首长指挥车和接炮人员运送车)40多辆车组成的车队,根据路况保持20至35公里限速行进,浩浩荡荡蜿蜒行驶在陶斯沟干沙河土路上,队形前后长达3公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进,安全到达营地,逐车停放在山坡下临时停车场内,结束了接收新装备的行动。
全营官兵得到新装备入列的消息万分高兴,无不喜笑颜开,纷纷利用课余时间和施工间隙跑到临时车炮场一睹火箭炮的风采,纷纷转着圈儿观看。一位老兵心细,发现了一门炮身上“援越装备”的标签。他大声喊道:“新炮还是援外物资呢!”听罢此言,大家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到年底,全营装备配置入列的18门130火箭炮、27台解放牌越野弹药运输卡车、1辆北京212型越野指挥车、其他(干部配手枪、班长配铁托冲锋枪、副班长配四〇火箭筒)、若干件套各类器材全部到位。之后,又陆续列编了一些装备器材,保障了战备工作的正常实施。
3月下旬,全营指战员在完成稳定思想、战备形势教育、政治思想学习、新兵训练等项工作后,迅即转入全面营建施工。
第十一连接受了团赋予的小煤窑采挖煤炭任务,全连移住呼鲁斯太镇西山坡处的临时住房,开始了一年的下井挖煤。干部党员冲在掘进一线,不怕困难和危险;新战士克服初期的恐惧心理,努力锻炼自己。全连完成煤炭采掘3370多吨,为全营营建施工提供了条件,很好地保障了全团生活和冬季用煤。
第十二连和指挥连(欠有线排)一起,负责全营营房施工和部分车炮库、训练场地、附属设施施工。在外请宁夏第二建筑公司技术人员指导下,积极投入到紧张的施工营建任务中。从山外拉来钢筋、木材、水泥、砖瓦等,从附近的山上采集来砌墙石块。
工地上,分不清谁是干部、谁是战士?一位党员一面旗帜,干部党员总是冲在前面。营党总支书记李世嘉除了去团里开会,大部分时间都往来于4个施工连队,一边协调、一边亲力亲为。党总支副书记逯新日,吃住都在工地指挥部,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难题。他奔走于师团机关,争取施工物资和设备、完善实施工程的方案、改进施工条件、融合与宁建二公司的协作关系;副营长马占林具体负责施工,他严把实施工程质量,起早贪黑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指挥协调各连进度;副营长何志荣分管后勤管理工作,他严谨细心地当好保障队长;副教导员陈鸿亮兼任营共青团总支书记,他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施工竞赛活动,争先进、当标兵。大家不怕苦和累,双手打了血泡、肩膀磨破皮,有的战士累病了也不下火线。
有线排在排长詹振国的带领下,奔赴团修理所附近的陶斯沟口,两个班修复了4口废旧石灰窑。他组织大家开山炸石,安排拉运和收集废旧木料,组织车辆和人员到团小煤窑拉运煤炭,带领部分人员到地方石灰窑参观学习、探索掌握点火烧窑技术,并陆续取得成功。施工中,官兵们被石头划破手、被火炭烫伤了手臂,但不叫苦、不下火线个多月,采石运石烧制石灰3270余方,拉运收集木材24方、煤炭230多吨,圆满完成了施工石灰供应任务。
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施工,全营投入数万个工时完成土石方6830方、使用建筑材料17590多吨,建成标准化砖瓦营房及配套设施92间、车炮库51间、训练场地13600平米和一座占地面积780平米、可容纳300人的营部小礼堂(兼指挥连饭堂)。到刚入冬时,全营指战员高高兴兴乔迁进新营房。
根据师团年度工作安排,我营连续8年执行(其间第十连执行了一年采挖煤炭任务)全训任务。本着尽快消化熟悉新装备、努力形成战斗力的目标,营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搞好训练的课题。营连军事主官运用“科学施训诸葛亮会”等形式,采取先让参加过外地培训的骨干现场教学,从装备原理和性能入手搞懂新型火箭炮射击原理、操作要领,熟记武器装备参数。骨干传帮带,老兵带新兵。参加过培训的副营长马占林、火炮技师张增华亲自组织施训,干部即是组织管理者,又是“四会”教练员,由浅入深、形象教学。在训练场上,大家齐声喊响“当兵不吃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口号,大力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
在担负全训任务中,根据火箭炮机动性能好的特点,全营多次组织长途奔袭野营拉练。为了达到隐蔽突防效果,还开展了夜间闭灯驾驶训练、夜盲占领阵地、练习快打快撤,并组织全营排以上干部参加了“全团排以上干部,全师团以上干部检验射击现场观摩会”,实施130火箭炮单炮19发实弹全射击展示活动,检验效果令人震撼。此次射击全部覆盖既定目标,受到现场观摩首长们的高度赞赏,有力地推动了我营全训任务的完成。
几年来,营队在执行应急战备、野战实弹射击、阵地演训、实兵演习、组队受阅、抗洪救灾、支农助牧、掘进挖煤、后勤生产等任务中,部队素质全方面提升、作风纪律扎实养成、后勤管理精准到位,得到了师团党委和机关的高度评价。
130火箭炮是陆军第二十师、师炮兵团的“小四”,序列为第四营。后起之秀,后来居上。战士们中对火箭炮有“贺兰火”之称,四营官兵只要提起火箭炮来,都显得格外骄傲和自豪。
该炮1970年批量生产后,训成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三北防御前哨”、扬威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和80年代“两山轮战”。1979年2月,一二一师三六一团时任团长亲率“团前指”及二营在转移奔袭作战途中,突遭越军一个多营的伏击被困,团长不幸中弹牺牲。附近某炮群一门130火箭炮使用既定诸元,在不知晓战情中既定对敌方重点地区射击,一轮发射了19发火箭弹。结果,全覆盖此敌营,无意中展露了一次“峥嵘”。之后,该部遂得以解围迅速撤离。
70年代中期,作为“三北防御方向”最重要的战区,只有军区下辖的炮兵第十五师(84703部队,驻防甘肃永登县,其211火箭炮团驻靖远县)仅编有一个130火箭炮营。就连3个野战军都尚未装备,我师是守卫要地部队里的独一份!
因此,她被誉为“战神利器”“炮兵中的AK一47”。但是,此炮也有射程近、弹点散布大、发射阵地易暴露的缺陷。
70年代,该炮每发火箭弹价值500多元人民币;一门炮全射一轮达9700元,全营一次齐射就是17万多元,绝对是贺兰山部队里最烧钱的“大款”。
随着国防科学技术与新型军工装备的发展,辉煌了30年的130火箭炮,被后来的122毫米40管火箭炮及远火力装备所代替,现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当时的全新装备和压制利器,师团党委很重视营连班子的人才配备。师机关下派干部、全团大范围选调了一批优秀的军政主官配齐配强,火箭炮营可谓是精英集合。
1、人才济济。在后期的发展壮大中,首任营长逯新日调任副团长、团长,首任教导员李世嘉调任团后勤处长、陆军第五医院副院长、副政委,石嘴山三〇六综合仓库政委;首任副营长马占林调任宁夏军区独立炮兵营营长,宁夏军区司令部特种兵处处长;第二任营长何平,调入宁夏军区独立师任职团参谋长;第三任教导员王凤林,调任团政治处主任……
指挥连:首任连长王森喜调任团机关股长,副指导员胡生明调任团组织股长、县武装部政委;司务长李伟生,退役后任央企金融高管;首任无线排长王范星,军校毕业后任副团长;首任给养员胡怀志(代理排长),退役后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政法委书记;军校毕业生第4任连长张其军,后调任银川警备区新城区武装部副部长。
第十连:首任副连长胡生太调任指导员、团管理股长等职;副指导员王振国,调任团司令部协理员等;首任一排长李玉坚,调任团政治处干事、股长。
第十一连:首任连长肖正有,调任四营副营长;首任指导员吴学仁,调任团后勤处协理员;首任一排长樊忠林,调任副团长。
第十二连:首任指导员姚建财、首任副连长马春亭,调任宁夏军区独立炮兵营连长、副营长,转业后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局处长;第4任指导员刘生,调任团宣传股长,转业后任银川市统计局局长等职……
炮十连汽车班长王国石是北京籍知识青年,1973年1月从农业建设兵团入伍。退役后,入国家公安部八局(警卫局)车队,后在师级干部岗位上退休。
炮十一连班长翟文章,是陕西省富平1978年3月入伍的战士书法家。后经连营推荐选拔进入军校深造,毕业后留校任教。退役后,在书法、绘画、美术设计方面卓有成就。30年前定居美国纽约,艺术造诣享誉海内外。
营指挥连侦察排一班长韩光忠,是江苏省丰县1981年入伍的连队骨干。后经连营推荐选拔进入沈阳第二炮兵学院深造,毕业后调入四十七集团军炮兵团,历任参谋、连长、营长、团长,集团军炮兵旅旅长,军副参谋长,青海省军区参谋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少将军衔……
建营10周年,全营有10多人走上营团以上领导岗位。退役后,在地方任职教授、学者、工程师、企业高管、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的老总、机关县处级以上干部50多人。
3、多项荣誉。在10周年发展壮大中,有3个连队被团党委授予“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两个连队被授予“先进党支部”,一个连队被团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一个连队被共青团工委授予“优秀团支部”,一个连队被授予“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978年9月,第十连炊事班在全团野炊比赛中夺得第一名,荣获集体三等功。班长刘翠林代表全连,光荣出席宁夏军区后勤管理先进单位表彰大会。
全营有21名干部战士先后荣记三等功,有170余人获得“优秀士兵”等荣誉。
1978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宁夏军区决定,调陆军第二十师130火箭炮营单独组成一个受阅方队,接受全区486万各族人民的庄严检阅。接受这个特殊任务后,全营格外的重视,及时从3个战炮连挑选了164名骨干人员驻扎在银川市八里桥进行方队突击训练。经过近两个月的辛苦付出,圆满达成目标,得到了中央慰问团团长、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及区党委、区政府领导和宁夏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
1985年10月,中国百万大裁军。英雄的营队,随师团部队同时光荣撤建,并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之中。
十分感谢原师直喷火连的老首长老战友们,很谢谢师团机关首长,火箭炮营第十连、十一连、十二连、指挥连及全团众多战友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关注炮四营的全师老战友们。
作者王广进山东临沂人,1954年9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历任陆军第二十师炮兵团司令部战士、文书,火箭炮营营部书记,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炮兵团七连指导员,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长,炮兵指挥学院地炮政治系学员,六十七集团军一三六师政治部组织科副营职干事。1988年10月转业,在基层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任职,2014年11月退休。
1962年组建的骑兵2师,1969年改成步兵20师,1983年又改成守备1师,1985年全部撤编,改成了47军坦克旅。1985年裁撤后,原防区防务由21军62师(1985年改编成了宁夏军区守备师)接替其防务,1991年苏联解体,北方边境军事压力彻底解除,1992年62师改编的守备师也被裁撤,至此,北方边境二道防线上的各守备师这个单位彻底从历史舞台中消失。
妙笔生花军史传, 峥嵘岁月常思念。 广进才华横溢赞, 半个世纪英雄汉。 贺兰山下把兵练, 火箭炮响敌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