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心

视频中心

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pdf
来源:视频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4 11:28:23    浏览:1次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包括:石灰储罐、除尘管道及蓄水装置;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入端伸入所述石灰储罐中,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伸入所述蓄水装置中。通过大气连通原理,将石灰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除尘管道全部引至蓄水装置中,并利用水封原理,使石灰粉尘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并被水完全吸收,既能保证石灰粉末顺利加注到石灰储罐中,又能保证在加注石灰时,将产生的石灰粉尘引至蓄水装置快速吸收,防止了石灰粉尘外逸,从而避免了石灰粉尘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降低设备检修频率及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0009759 U (45)授权公告日 2020.02.04 (21)申请号 0.9 (22)申请日 2019.02.28 (73)专利权人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40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 (72)发明人 段小冰毛松林许国峰高江华 杨文忠吴学春曹建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 马苗苗 (51)Int.Cl. B01D 47/0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 包括:石灰储罐、除尘管道及蓄水装置;所述除尘 管道的介质输入端伸入所述石灰储罐中,所述除 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伸入所述蓄水装置中。通过 大气连通原理,将石灰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 过除尘管道全部引至蓄水装置中,并利用水封原 理,使石灰粉尘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并被水完 全吸收,既能保证石灰粉末顺利加注到石灰储罐 中,又能保证在加注石灰时,将产生的石灰粉尘 引至蓄水装置快速吸收,防止了石灰粉尘外逸, 从而避免了石灰粉尘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以及对人 体造成危害。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降低设备检修频率及 U 备件成本费用。 9 5 7 9 0 0 0 1 2 N C CN 210009759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石灰储罐、除尘管道及蓄水装置;所述除 尘管道的介质输入端伸入所述石灰储罐中,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伸入所述蓄水装置 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为 T型结构;在所述T型结构上有至少两个流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蓄水装置包含:水箱主体、 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伸入所述水箱主体中;在所述水箱主体 上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 出水管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位 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进水阀 和泄空阀;所述进水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上;所述泄空阀设置在所述出水管道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 置在所述除尘管道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一加强 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石灰储罐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 另一端与所述除尘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除尘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加强 筋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装置的内壁连接。 2 2 CN 210009759 U 说明书 1/4页 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污水处理厂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采用的石灰为固体粉末,其化学分子式为Ca[OH] ,商品 2 粉末中含有92%以上的Ca[OH] ,相对密度约为0.5,粒径为200目。石灰粉储存在两个石灰 2 储罐中,每个石灰储罐各装备1套布袋除尘器,当向石灰储罐中加注石灰时,启动除尘器以 防止粉尘外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虽然除尘器拦截了大部分粉尘颗粒,但是还有部分细小 颗粒无法被除尘器布袋拦截,因此导致粉尘外逸。同时,除尘器布袋需经常清理维护。在清 理过程中,大量石灰粉尘也会外逸,不仅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解决了现存技术中细小颗粒无法被 除尘器布袋拦截和除尘器布袋需经常清理维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证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和不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包括:石灰储罐、除尘管道及蓄水装 置;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入端伸入所述石灰储罐中,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伸入所 述蓄水装置中。 [0005]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为T型结构;在所述T型结构上有至少两个 流通孔。 [0006]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装置包含:水箱主体、进水管道及出水管道;所述除尘管道的 介质输出端伸入所述水箱主体中;在所述水箱主体上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高于 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0007]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管道的介质输出端位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之间。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装置还包括:进水阀和泄空阀;所述进水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 道上;所述泄空阀设置在所述出水管道上。 [0009] 进一步地,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置在所述除尘管道上。 [0010]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石灰 储罐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除尘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 与所述除尘管道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所述蓄水装置的内壁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2] 通过大气连通原理,将石灰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除尘管道全部引至蓄水装 置中,并利用水封原理,使石灰粉尘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并被水完全吸收,既能保证石灰 粉末顺利加注到石灰储罐中,又能保证在加注石灰时,将产生的石灰粉尘引至蓄水装置快 速吸收,防止了石灰粉尘外逸,从而避免了石灰粉尘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降低设备检修频率及备件成本费用。 3 3 CN 210009759 U 说明书 2/4页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中除尘管道2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中除尘管道2末端T型结构4的 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中蓄水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其中,1-石灰储罐,2-除尘管道,3-蓄水装置,4-T型结构,5-水箱主体,6-进水管 道,7-出水管道,8-进水阀,9-泄空阀,10-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石灰储罐除尘装置,解决了现存技术中细小颗粒 无法被除尘器布袋拦截和除尘器布袋需经常清理维护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保证工作人员身 体健康和不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的技术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以上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0] 通过大气连通原理,将石灰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除尘管道全部引至蓄水装 置中,并利用水封原理,使石灰粉尘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并被水完全吸收,既能保证石灰 粉末顺利加注到石灰储罐中,又能保证在加注石灰时,将产生的石灰粉尘引至蓄水装置快 速吸收,防止了石灰粉尘外逸,从而避免了石灰粉尘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造成危害。 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降低设备检修频率及备件成本费用。 [0021]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 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2]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包括:石灰储罐1、除 尘管道2及蓄水装置3;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入端伸入石灰储罐1中,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 伸入蓄水装置3中。 [0023] 具体地,除尘管道2的进口对应连通石灰储罐1的顶部,形成粉尘外逸结构;蓄水装 置3固定在除尘管道2的出口,且位于除尘管道2粉尘下落路径上,蓄水装置3与除尘管道2出 口形成粉尘吸收装置,实现粉尘的净化。 [0024] 为了减缓压力,防止蓄水装置3里的水因压力过大而喷溅,而且还可以增大粉尘与 水接触的面积,使粉尘能够迅速被水吸收,从而解决石灰粉尘外逸的问题,参见图3,除尘管 道2的介质输出端为T型结构4;在T型结构4上有至少两个流通孔,用于将粉尘输送至蓄水装 置3吸收。 [0025] 需要说明的是,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也可以为其他扩展结构,如饼状、圆环状 等,并可在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的外壁上开设多个流通孔,从而进一步减缓压力和增大 粉尘与水接触的面积。 [0026] 参见图4,对蓄水装置3的结构可以进行具体说明,蓄水装置3包括:水箱主体5、进水管 道6及出水管道7;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伸入水箱主体5中;在水箱主体5上有进水口和出 水口,进水口高于出水口;进水管道6与进水口连通;出水管道7与出水口连通。 [0027] 具体地,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从而使除尘管道2的 介质输出端能够没入水箱主体5中的水中。 4 4 CN 210009759 U 说明书 3/4页 [0028] 在本实施例中,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位于水箱主体5的正中央。水箱主体5固定 在地面上。 [0029] 对蓄水装置3的结构可以进行进一步说明,蓄水装置3还包括:进水阀8和泄空阀9;进水 阀8设置在进水管道6上,通过进水阀8控制水箱主体5的进水量;泄空阀9设置在出水管道7 上,通过泄空阀9控制水箱主体5的排水量。 [0030]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的结构可以进行进一步说明,还包括: 泄压阀10;泄压阀10设置在除尘管道2上。 [0031] 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除尘管道2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 储罐除尘装置的结构强度,还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石灰储 罐1的侧壁连接,第一加强筋的另一端与除尘管道2连接;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除尘管道2连 接,第二加强筋的另一端与蓄水装置3的内壁连接。 [0032] 当然,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增设更多的加强筋,以彻底杜绝除尘管道2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 晃动。 [0033]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0034] 该除尘装置中的除尘管道2作为一个整体加工制作而成,除尘管道2进口与石灰储 罐1顶部相连,除尘管道2末端引至距地面1米处,且位于蓄水装置3中。石灰储罐1通过气体 泵加注石灰粉末时,由于气体输送产生大量粉尘,除尘管道2的压力基本与大气的压力一 致,小于气提泵及石灰储罐1的压力,因此,粉尘会通过除尘管道2进入蓄水装置3。该蓄水装 置3为一小型水箱,水箱里注水,水位没过除尘管道2末端的T型结构4,T型结构4上有圆形流 通孔,可以减缓压力,防止水箱里的水因压力过大而喷溅,还能够增大粉尘与水接触的面 积,使粉尘能够迅速被水吸收,完全解决石灰粉尘外逸的问题。在石灰加注完之后,将水箱 里的水通过泄空阀9排放至石灰配制池进行循环利用。 [0035] 【技术效果】 [0036] 1、通过大气连通原理,将石灰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通过除尘管道2全部引至蓄 水装置3中,并利用水封原理,使石灰粉尘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并被水完全吸收,既能保证 石灰粉末顺利加注到石灰储罐1中,又能保证在加注石灰时,将产生的石灰粉尘引至蓄水装 置3快速吸收,防止了石灰粉尘外逸,从而避免了石灰粉尘对环境能够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造成 危害。同时,还能够更好的降低设备检修频率及备件成本费用。 [0037] 2、除尘管道2的介质输出端为T型结构4;在T型结构4上有至少两个流通孔,可以减 缓压力,防止了蓄水装置3里的水因压力过大而喷溅,而且还增大了粉尘与水接触的面积, 使粉尘能够迅速被水吸收,从而解决了石灰粉尘外逸的问题。 [0038] 3、通过对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使用,避免了除尘管道2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 晃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的结构强度,保证了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的正常工作。 [003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自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至 今,设备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对于类似于石灰储罐系统的情况,本装置能推广使 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灰储罐除尘装置还具有结构相对比较简单、造价低廉、施工方 便、便于日常维护管理等优点。 [0040]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 5 5 CN 210009759 U 说明书 4/4页 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 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4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以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6 6 CN 210009759 U 说明书附图 1/2页 图1 图2 7 7 CN 210009759 U 说明书附图 2/2页 图3 图4 8 8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按照每个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广东省信宜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强化训练试题集及答案1套.docx

  2025年广东省南雄市事业单位考试(中小学教师类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强化训练试题集最新.docx

  在理论中心组学习贯彻中央8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交流研讨发言材料多篇.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